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以米芾苕溪诗帖为例探求我国书法中的真趣

2020-01-01 19:14:59  阅读:2862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假如从审美认识上来剖析历朝历代的书法特色的话,那么能够得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的定论。所谓的“尚意”指的是重视书法体现审美情味,作书要随意所适,天然天成。正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说的那样,要率意而为,要有“真趣”。这便是米芾书法艺术的“平平单纯论”,也使得他的书法有任情任意、笔底生花、一派单纯、独具特性的特色。

米芾画像

从全体上来说,宋代书法“尚意”的风格是统治者倡议儒、释、道三教并重的成果,也是文人士大夫阶级深受释教禅宗思维影响的成果。自唐末今后,禅宗的思维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它吸收了儒教和道教思维的精华,建立了一套习气宋代社会的理论体系,倡议的“见性成佛”的彻悟思维符合了文人士大夫心里的自我需求,对士大夫阶级发生了激烈的浸透效果。在禅宗思维的影响下,文人士大夫们愈加寻求心里的自在,重视个人的主体精力在书法中的体现,构成了“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旨趣。米芾便是其间优异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举动颠狂的“米颠”

米芾字元章,北宋湖北襄阳人,是北宋出色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的书画别出心裁,创立了"米点山水",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为宋代书法家讲究意趣和特性的代表。

米芾又是一个举动颠狂、放浪形骸的人,他特立独行,率性而颠,有“米颠”的雅号。这与他少年时的阅历是分不开的。由于米芾的母亲是皇帝的乳母,所以米芾的宦途是靠思荫身世,而并非干流的科举入仕。关于心高气傲的米芾来说,这种近似“投机取巧”的仕进方法让他感到非常自卑,也遭到了干流士大夫们的轻视和架空。这种激烈的自卑使得他期望用背叛的行为方法来引起人们的留意,可是他的别出心裁在人们眼中仅仅一种近似疯癫,是一个“特殊”。

米芾拜石图

米芾好穿古人衣冠,又有洁癖,他的手碰到物体后,有必要当即洗手,并且洗过手后不能用毛巾擦洗,有必要天然风干。他每天都要换洗衣服,以至于他的官服由于洗得太勤被磨破,被言官以“衣冠不正”的名义弹劾。可是从艺术视点上来说,他容不得半点尘垢和瑕疵的性情使得他的著作充满了纯真气味,符合了他的“真趣”。

米芾怪癖奇怪的行为让他与干流社会方枘圆凿,“米颠”成为他终身挥之不去的符号,这种性情也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书法创造。他曾说过“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这种恬淡功名的心态,正好利于米芾的艺术创造,也让他获得了极高的成果。他不事巴结,全身心的投入到书画艺术的创造之中,对书法的寻求如痴如醉。在艺术上他极为仔细,与他平常的颠狂成了明显的比照,是他双重性情的一种体现,也是他获得成果的根底。

二、米芾书法的“真趣”

自唐代以来,书法界对王羲之非常推重,将王羲之书法中的旨意作为书法的最高规范,要求“点画之间,刚柔备焉”。而米芾愈加重视心里的体现,他的著作愈加抒发,愈加自在。

米芾《梁院贴》

什么是“趣”?这其实是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审美感觉,是书法家在创造时经过你自己心里的心情和审美趣,用墨色和线条的改变来表达出来,给观众以一种激烈的感染力和认同感,引起观众的共识的一种体现。严格来说,“趣”是没有统一规范的,是书法家心里国际和精力气质的一种展示。

那么什么是米芾说的“真趣”呢?米芾将它解释为“趣由天然生成”,风趣则生,无趣则死。在米芾的“真趣观”中,将对自我的寻求放在第一位,着重书法不能拘泥古人,书法实质上是对自我的一种诉求,要“集古出新,别出心裁”。

米芾七岁学书,学习过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等我们的书贴,尤其是对褚遂良的书法极为宠爱。褚体用笔赋有改变,极为生动,特色明显,极得米芾痴迷。长大之后,米芾又有幸得到苏轼的亲身指点,教训他学古人书法,要学其用笔精华,学习其平平单纯的旨趣,使得米芾总算有所突破。自此,他将批判性的吸收融入到自己的创造中去,学习古人的一起,又勇于创新,学古人而不囿于古人,总算使他成为书法史上的我们。

自古以来,书法界对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位我们的著作都非常推重,给予了极高的点评,有“颜筋柳骨”之美誉。可是在米芾看来,颜、柳二公的书法当然好,可是筋骨显露,过于怒张,有违“尚趣”之底子,未得“趣”之三味。这两位大师的字力求点画和结构的完美,当然遒媚劲健,但也“费尽筋骨”,没有灵活飞动之势,用书法艺术的审美来看“皆如巨细一般”,不具备“意趣”的神韵。

那么米芾的“意趣”该如安在书法中体现呢?他用“稳不俗,险不怪”六个字来总结。详细到书写时,要不急不燥,不疾不徐,由于急燥会使书法发生强烈情状,“苦生怒,怒生怪”,是创造不出好著作的;别的写字时不能造作,造作出来的字不叫写字,而叫“画字”,要时间记住平平天然才是书法的最高地步。只要将这种平平天然融入天分之中,构成习气,才干创造出赋有“意趣”的著作。

三、米芾书法特色

“平平单纯”的意趣一直贯穿米芾的每一幅著作之中。

我国的汉字是由点、横、撇、捺等笔画组成的,要想写出一幅好的书法著作,首先要把握用笔的技巧。笔法是书法的根底,能够确保点画的形状,确保字体的局势。米芾承继了唐代以来着笔以中锋和提按居主导的位置,又开掘了侧锋的多种改变,提出了“八面出锋”的用笔技巧,构成了米芾书法共同的面貌。

米芾的著作中,“竖”是“柳叶竖”,轻起轻收,在竖的中段发力,并向左下纵笔甩出,状如弯弓,是字中之眼,也是米芾不拘法度的“真趣”详细到笔画中的体现。

米芾的“柳叶竖”

米芾书法著作中的“勾”,有“蟹爪勾”、“圆曲钩”、“竖钩”等多种改变。米芾的“竖钩” ,起笔藏锋,中锋直下,稍驻调锋,翻笔向左上挑出,书写需尽手法,方可挺健。“蟹爪勾”出钩时折锋取逆势,向左挫笔,再转笔向上挑出,状如蟹爪所以得名。“圆曲钩”出钩圆转宛转,写竖至钩处渐向左转,顺势出钩,钩呈弧形较浅而长。

竖钩、圆曲钩和蟹爪勾

米芾书法的结构也很特别。除了与常见的平行、向背、对称等结构外,在处理相同方向的平行线条上往往选用突变的手法来增强节奏感和疏密度,避免了书法著作的板滞性。在处理左右结构的字势上,无论是左高右低仍是右高左低,都会用这种错位来增强字的改变。

左倾和右倾的动势

在著作的动势方面,米芾书法用共同的左倾为主轴的布局,以“不做正局”为单纯天然,可是左倾为主并不会使著作构成往左歪斜,重心不稳,由于米芾会运用偶然的右倾来奇妙调理全体规矩的和谐,让著作中的字轴线呈现出反常丰厚的改变。这一点在他的《蜀素贴》、《苕溪贴》等著作中反映得最为充沛。在这些著作上,左倾的汉字占比在多半以上,以奇为正,创立了一种新的书法审美。

(蜀素贴)

四、《苕溪诗帖》赏识

米芾的《苕溪诗帖》是一本行书贴,全贴长189.5厘米,高33.3厘米,共三十五行,二百九十四字,是米芾于元佑三年八月所书的一卷纸本自撰诗行书著作。

《苕溪诗帖》是米芾的行书代表著作之一,该贴规矩布局完善,行气晓畅天然,如行云流水。映带自若,规矩上疏密有致,堪称一绝。

《苕溪诗帖》

米芾用笔丰厚多变,长于用笔的过程中构成洒脱豪放的风格和沉着痛快的气势,寻求跌宕多姿的改变。他曾总结了其时几位书法我们的特色:“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他自己则是“刷字”。什么是“刷字”?便是把毛笔作为在墙上涂改的刷子,没有中锋侧锋之分。这是他的自谦之辞,也是他“尚真趣”的书风。

《苕溪诗帖》中,用笔中锋和侧锋运用非常丰厚和夸大,反正笔画重入轻收,以侧锋重按起笔,然后转为中锋,行笔灵敏,痛快淋漓。全贴中每个字笔画的长短粗细、巨细疏密极富改变。

米芾喜爱在创效果笔之时,将方和圆结合运用,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张力十足。它的字有骨有肉,肉里裹筋,“生安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上图“看、水、因、洲”四个字都是米芾《苕溪诗帖》中极具米氏书法特色的模范。“看”字的撇是中锋侧用,字边留下大片“飞白”,但毫无夸大造作之嫌;“水”字有点的颜真卿《争座位贴》中的写法,竖画完成后稍稍往上收笔,平勾向下转为弧勾,使得勾法掷地有声,沉着痛快;“因”字和“洲”字则是相向相背的字型,“因”字内抱,上下两横和左右两竖都若弓背向外,而“洲”字则是弓弦向外,弓背向内,所以点画间避免了机械重复,增加了字的动势。

米芾建议字不做正局,正侧俯仰,“须有体势乃佳”,做字多寻求险绝之势,可是这种险绝必定是在与平允的比照中才显得精妙。这是初学者有必要留意的当地。

《苕溪诗帖》

《米芾书法全集》中,对《苕溪诗帖》的点评是这样的:“通篇八面生辉,笔力老辣沉浑,洒脱天然,气势庞大,洒脱绝尘。其意境新鲜,节奏明快,言外之意处处显示出灵敏的才情和汹涌的热情”,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千古之名篇”。

五、米芾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书尚真趣”的美学思维,对宋代之后的书法创造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徐文长、文徵明、董其昌等书法我们都受米芾的影响,于书法中寻求真趣。这些书法家虽然寻求的“趣”的实质有些差异,如文徵明寻求“逸趣”、徐文长寻求“媚趣”、董其昌寻求“古趣”,但都无一例外遭到米芾“趣”的审美影响,在著作中体现出来的都是对神骨清劲、天然单纯的寻求。

清代书法家傅山

傅山是清代行书艺术成果最高的书法我们,他深得米芾“真趣”之妙,提出字要大巧若拙,宁可写得丑点也不能轻佻轻浮,书法应该自潇疏,信笔直书,不能描眉画鬓,卖弄风骚。总结起来,便是书法之美贵于天然,“我只为我,自有我在”,在他和郑板桥、八大山人等人的推重下,清代书法呈现出寻求真性情和天然之美的新鲜风格。

我国的书法艺术偏重著作内涵精力和作者的品格,我国书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书法家用笔书写对我国伦理道德的了解。所以书法艺术不单单是审美的问题,而是表达人生,用书法向人生发问,又用书法来答复人生。一般来说,赏识者是能够终究靠书法著作去了解到书写者的品格魅力的。

米芾《淡墨秋山诗贴》

米芾终身不善官场巴结,为人狷介,有真知灼见。他对书画艺术的寻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在他狂放颠狂的背面,其实有一颗软弱的心里。他灵敏而又自卑,用颠狂的表面掩盖自己的魂灵,在书法中寻求自我的救赎和魂灵的放飞,但又巴望得到上层阶级的认可,这种对立和双重品格,使他的著作狂放之外又有法度。他便是庄子梦中的那只蝴蝶,流连于愿望于实际之中,不知哪个国际是真,哪个国际是假。而这又成果了米芾纵横飘忽,犹如天外飞仙的书法“真趣”。

今天有许多书法爱好者对米芾推重备至,可是学习米芾书法,不能拘泥临贴,而要试着走进米芾的心里,去感触他对自在和自我的寻求,这样才干够把握米芾书法的真缔。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