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看似高端怕是修了个假禅吧

2019-08-23 00:13:50  阅读:9679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在这个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禅修感兴趣,许多“蹭热门”的禅修操练、正念训练、瑜伽修行、冥想操练、文明讲座都应运而生,人们对带有“禅”或许“正念”字眼的各种“高端”的训练都趋之若鹜。

可是,许多人花费了许多精力、时刻甚至金钱今后,却回过神来——这真的便是“禅”吗,我怕不是修了个“假禅”!

作者丨圣玄法师

首发丨腾讯梵学

正念

以正见为先导

许多时分,许多正念的训练,套用一些释教的名词,实则叙述一些貌同实异的道理,其实很难分辩清楚。

当身心遇到许多美妙的境地的时分,比如说自我感觉身体的空灵、联想到与大自然的合一,横竖便是把各种对玄幻国际的幻想都往上附会,对种种空中阁楼的时刻短境地牢牢捉住不放。

甚至周围有个人再“温馨提示”一下:

“翻开那扇门,那便是你的宿世……”

“这便是宿世的你和他,里边有你想要的答案。”

……

假如一个人没有正见,心里还存在着神秘主义的猎奇心思,那根本便是赶着趟去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所以,咱们有必要在进行正念操练之前,建立对禅修的“正见”,也便是说,有一个不偏邪的观念来辅导正念,才干到达必定的作用。

在各种文明传统中,常常会说禅修、祈求和各种修行有积德行善,以此来描述这种正念所到达的成效、作用。

这种积德行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要把禅修的积德行善显现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最直接也最深化的,莫过于心的训练。

譬如说咱们提到佛陀的积德行善时,会以“大悲大智大雄力”这样的赞赏,这不是指佛陀具有发明国际、操纵命运之类的奇特才能,而是对指佛陀有着种种超人的智能,禅修的方针也便是如此,提高心的智能,便是醒悟的含义。

“禅修”不仅仅是禅定,佛法之中,特别是禅宗之“禅”,重在经过在静定中开发才智。所谓“五度如盲,般若如导”,醒悟的般若才智才是禅的中心价值。

醒悟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认识到全部法无我。

认识到全部法无我,就可以断除全部忧悲苦恼。

禅修的

两枚金针

“禅”即“禅那”的音译,意思是为静虑、思惟修,大致是指在安静的情况之下,进行思惟操练,以到达身心健康安定,甚至是摆脱烦恼的方针。

瑜伽原意指牛拉车时架在脖子上的短木,引申为“驾御调制心意”之意,“瑜伽”与“禅那”其义多有相通,在印度皆是调理身体、修养心性、开发才智的办法。

而今天的瑜伽与瑜伽之古义相去甚远,有的人跑到印度去学了瑜伽,成果自我却定位成了释教瑜伽行派的传人,不可谓不滑稽。

提到禅修,《永嘉禅宗集》中有一则料简,对禅修做了最精准的定位——

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

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

从这句话的语法中,咱们也能开端了解,所谓“寂寂”,是和“乱想”相对的,寂寂的是操练心念止息种种乱想,心系一境,而不是跟着种种客尘而不坚定。这便是禅修中的“止”,便是降伏烦恼、保养澄清心识的资粮。

“惺惺”,则是和“无记”相对,便是训练心念不能落入无所记载的昏昧之中,而是可以清楚地调查,由此即可以放下固执。这便是禅修中的“观”,也便是开发才智断除苦恼的要害。

禅修并不是“高端”或许“低端”的游戏,而是逼真的生命体会,经过“寂寂惺惺”的锻练,咱们吃饭、走路、攀谈、阅览、默坐都会有新鲜的体会,好像戴上了显微镜看国际,由于心的智能提高了,做全部工作的专心力、调查力、执行力、离执力都提高了。

那么,用“止观”这两枚金针来试一试咱们修的这些法门,它们真的是“禅”吗?

禅修

不是泡澡

许多时分,进行冥想好像会带来一些身体的反响,比如说感觉到全身都活泛起来了,或许说感受到气味晓畅了、大脑放空了,正如有的人说“瑜伽带给我身体上的按摩,冥想则是给大脑泡了一汤温水澡”。

还有的冥想,规划了许多的情形,比如说要躺在沙发上、戴上耳机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处在一个具有神秘感的房间里,如是种种,放松的一起还要不断地发明出听觉的甚至是触觉的作用,其实这样也没“修”个什么

即便能沉溺在这样的环境里一整天,也没有太多的“安心”、“专心”、“定力”,由于这样的沉溺仅仅依靠于发明情形、转化情形,和打游戏、看电视是一个道理,用新的情形影响人的感官,让人被动地目不暇接,反而“心随境转”。假如心念松懈,甚至会越放松越昏眩。

——这样的“修行”,或许也便是在繁忙的周末给身心泡了个热水澡吧,“止”和“观”的训练非常有限。

给自己的心灵泡个澡或许放个假,心境往往会轻松平缓许多,但禅修并不仅仅是放松,在闲适中止步不前,而是让咱们从往常严重的心情中摆脱出来,在相对轻松又不松懈放逸的情境下,训练心的智能。

何不花上相同的时刻,既从疲惫的工作中得到放松,又更进一步去进行止观的熏习呢,其实这样比起单纯地随境而转,愈加可以纾解身心的压力。

禅修

不是放风筝

还有许多所谓的正念操练,在一开端的时分给人极大的安慰与鼓舞,假如要深化地对心进行训练,却失去了原有的那种安闲之感,反而会形成种种妨碍,要么停滞不前,要么烦躁不安。

比如说引导自己的呼吸,跟着音乐渐渐拉长,渐渐深化,一个劲地做深呼吸,一开端的确可以提神醒脑,但若是违反了呼吸自身的规则,又贪心呼吸细密的情况,有的人就开端过度“引导”呼吸,极力憋气,总算憋出病来。

还有的操练自身就仅仅一种浅显的心思暗示的技巧,并不具有深化学习的理论体系与操作办法,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时,既不能给予经验性的点拨,也不知道这些情况到底是好仍是坏。

假如仅仅时刻短的放松,顶多是花了时刻金钱,可是深化进行的话,就拔苗助长了。

这种操练就恰似一只风筝顺着风飘向天空,其实很快风筝线就到头了,这个时分感受到的,更多是单独流浪在高空的惊惧。

这样的过度“引导”与“暗示”型的训练,好像有点急于求成地想着“修仙成功”——

首要并没有真实的“心系一境”,而是一开端便是对身心强加操控,这并不是“止息”攀缘之心,让心回到当下的有用办法。

再者,过度的暗示并不是照实“观照”,而是上了神秘感的当,对身心的正常现象非但不能镇定对待,反而是充满了玄幻的幻想。

才智

照破烦恼

禅修,并不是寻求简略的放松、心思暗示,追逐着烦恼越陷越深。特别是学佛法的人,本是寻求识心达本、摆脱诸漏的圆明大路,若是贪心时刻短的闲适,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是让步了呢!

在《楞严经》中,憍陈那尊者说,自己是佛陀成道今后一位听受佛陀的教导而悟道的比丘,正是由于悟得了“客尘”二字的含义,全部众生不能醒悟,皆是被客尘烦恼所误。

什么是“客尘”呢?这是对烦恼的一种譬喻。正好像是一群旅客来到旅舍中寄宿或许用餐,仅仅来睡一觉或许吃一顿饭就立刻拾掇好行李脱离了,可是旅馆的主人并不会脱离。所以烦恼好像客人并不安住于此,但诸法空寂的赋性就好像是主人,并没有去来之相。

又比如说太阳升起,透过窗户照耀到了房间里,房间里的人很明显地就能看到尘埃在阳光的照耀下翻腾摇动,可是虚空并不会不坚定。

诸法空寂的赋性好像虚空,澄寂不动,而烦恼就像是尘埃,摇动不停。

所谓的“客尘”便是烦恼,面临各种境地而发生的贪恋、抵抗、昏昧甚至全部的心态,都好像络绎不绝的行人和嬉闹飘动的尘埃,只不过是面临境地的一种反响算了,抓也住不住、留不也不住,假如把这些当成是什么了不起的境地,那便是被外相的境地和心里的思绪所俘虏了。

专心

清明 绵密

倘若可以用才智认识到这些心念的时刻短、软弱、虚妄,而可以认识到全部法都相互依靠,并没有独立、恒常、安闲的实质,用专心、清明的智能如此深化调查,便能醒悟到全部法无我,逐步而面临全部苦果而心不忧、不复做作新的苦因,如此便摆脱全部苦。

《金刚经》里说:“全部有为法,如空中阁楼,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句话是面临种种境地最灵验的一句心要,可以用才智透视全部境地好像梦境相同软弱、好像泡沫相同时刻短、好像影子相同依靠其他的事物,即能逾越种种对现象的困惑与迷失,而直取诸法空寂的赋性,也就能照破全部的惑、业、苦,将身心从烦恼和苦痛中摆脱。

但在禅修的开端,咱们的心情和思惟的习气、惯性会让咱们一次又一次被“乱想”和“无记”摆开,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禅修是“修了个假禅”,相反地,经过止观的训练,来逾越种种思惟习气的限制,必定是一个绵长而艰苦的进程,这也正需要精进的意志和耐性。

净慧长老以“专心、清明、绵密”六字口诀来辅导禅修,便是着重“止”与“观”的浑然一体,连绵密密地做功夫,逾越种种忧悲苦恼。

本文为腾讯梵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必须联络授权。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