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品味生活网 资讯 正文

统兵入关的多尔衮为何不敢承受陈名夏的劝进称帝

2020-04-15 10:53:04  阅读:1190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向敬之

1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又像努尔哈赤身后相同,没有指定帝位接班人。

坐拥重兵并且总管六部的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都是战功卓著,都是旗主王爷,都是首要的竞争对手。二者旗鼓相当,多尔衮天然不想帝位旁落别人,但豪格的背面,还有原由皇太极亲率的两黄旗的支撑,一起代善宗族的两红旗也不支撑多尔衮,而济尔哈朗支撑豪格。多尔衮只要他的兄弟阿济格、多铎外表支撑,其实心里各自打着觊觎帝位的小算盘。

多尔衮

因为两黄旗的大将集团誓死拥立豪格,让多尔衮不得不忌惮,只好做出退让,因此决意迫使豪格一起退出,正好与两黄旗大臣力保皇子继位的意图符合。

2

六岁的福临,成为了两虎相争的幸运者。多尔衮接受了政治买卖,成为了被以济尔哈朗制衡的摄政王。尽管尔后多尔衮的劳绩渐渐的变多,率军入关,定鼎华夏,将济尔哈朗挤出了权利中心,终究由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

此刻的多尔衮,权势煊赫,成为控制真皇帝顺治的假皇帝。他有称帝的野心,但不敢盲动。

1.两黄旗虽屡遭多尔衮冲击,但他们的整体实力不在多尔衮之下。加之多尔衮的放肆,让其他各旗主王爷也是不满。尽管多尔衮以摄政王兼大将军之尊,“代统大军,往定华夏,用加殊礼,锡以御用纛盖等物”(《清世祖实录》卷四),代行皇权,并相继称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高居在诸亲王、叔王之上,进一步掠夺八旗诸王特权,使我们心胸嫌隙。

2.本来支撑多尔衮的多铎,因多尔衮不支撑他继位,而不时对哥哥摄政拆台。后来患天花早逝。多尔衮统兵克取前明边境,全部赏罚,均由其便宜行事,既会集了权利,但许多在前方攻城略地的亲王贝勒,却关于“关内关外,咸知有睿亲王一人”(《清世祖实录》卷九十)的局势,仍是不甘心的。多尔衮规定要安慰大众,但多铎们却在前哨烧杀抢掠。

《孝庄秘史》中马景涛版多尔衮

3.清廷入主华夏后,活跃约请遵循儒家政治抱负的汉人士子和前明官员,进行政治协作,假如他忽然篡位,必定会引起儒家道统人士及华夏民众非议和抵挡。

4.满人初入华夏,以少数民族控制主体民族汉人,篡位即继位不正,改变了帝位承继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会愈加激化民族降服和民族矛盾的许多问题。

迫于许多原因,多尔衮一向未能如愿以偿地称帝,只能在封号上大动脑筋,做了顺治皇帝的皇叔父之后,还要做皇父。但,无论如何更改,他还仅仅一个屈尊在皇帝之下的摄政王。

3

顺治二年,曾臣服于李自成脚下的前明户、兵二科都给事中陈名夏,再次屈膝降清,跪在多尔衮脚下,力劝睿亲王以正大位。

此刻的多尔衮,以摄政睿亲王之尊,任受命大将军,统十余万众八旗将士兼壮丁,降服华夏。他带走了清国的绝大多数野战军。

一起,他在山海关收降了吴三桂的数万关宁铁骑。

可是,坐拥重兵的多尔衮,百般无奈地说:“本朝自有家法,非尔所知也。”(《清史稿·陈名夏传》)

这是迫于形势耳。

是年头,清国为了进军华夏,组织了二百七十八牛录武装力量,此刻名义上都在多尔衮麾下,而事实上,隶属于八旗旗主贝勒。

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尽管没有统兵入关,而是在盛京留守,但他仍为多尔衮不能小觑的政敌。

多尔衮会集权利,确保了以弱小优势入主华夏的清朝中心政权机构,在关内站稳了脚跟,相继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和弘光、隆武、绍武等南明偏安政权,可是表里严重的形式,迫使他不得不在攫取皇位的工作上,望而生畏。

陈名夏

有必要留意一下的是,陈名夏乘机劝进,是看到了进入紫禁城后的多尔衮对龙椅和皇权的愿望。他作为儒家礼教观念的践行者,初见敌国代行皇权的实践控制者,劝他自立,无疑有挑拨之嫌。更何况,陈名夏在降清之前,还摇尾乞怜地跪过李自成,参加过大顺政权的智囊团队——弘文馆。

多尔衮略微清醒,也会将其斩杀之,以儆效尤,也以示对千里之外的顺治小皇帝的忠实。

可是,多尔衮并未这样做,而是对陈名夏倚为亲信,委以重任,录用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这关于满洲政权里的汉官而言,并没有多大实权,但也是一个肥缺。但只要多尔衮信赖他,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务,绝不是他在前明崇祯皇帝那里所获的二科都给事中所能比的。这样的录用,无疑是多尔衮对其的破格擢用。

尽管陈名夏见多尔衮,是拿着保定巡抚王文奎的推荐信。可是,按陈名夏所得的职位,却与王文奎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顺治五年,六部初设汉尚书,陈名夏获任,足见多尔衮对他倚任更重,持续对他当年劝进表示感谢。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